廟宇

九龍清真寺

在1970年代末,尖沙咀的地鐵工程引發了清真寺的結構危機。經過與地鐵公司協商獲得賠償後,於1980年在原址展開重建。這項重建工程由印度裔建築師林嘉廉(I.A. Curreem)全權負責,並且得到了來自海內外穆斯林的慷慨捐助。最終,這座新清真寺於1984年完工。關於穹頂的設計,則有一段小故事。清真寺原本希望穹頂能夠使用白色大理石,但因為成本過高,林嘉廉最後提議改用玻璃紙皮石,讓這個夢想得以實現。
  • BY
  • 2024-05-11
  • 0 Comment
教堂

聖安德烈堂

1897年,聖公會提議在九龍半島建立一所教堂,服侍當時的社區,1899年,維多利亞主教霍約瑟曾經親自到該區一帶視察,而且預見九龍區未來與日俱增的需要。直至1904年,獲得保羅·遮打爵士捐助35,000港元,於羅便臣道(今彌敦道)及柯士甸道附近興建教堂。
  • BY
  • 2024-05-11
  • 0 Comment
廟宇

皇后山印度廟

印度廟坐落於皇后山軍營的一座小山巔,四周被茂密的榕樹環抱,與營內的建築物保持著適當的距離,營造出一片靜謐的氛圍,讓人感受到廟宇的神聖與莊嚴。這座廟宇呈現出灰綠色的六角形設計,頂部矗立著六個尖尖的塔尖,宛如一頂華麗的皇冠,由12塊三角形的石材組成,象徵著印度教所崇尚的美麗與神聖的蓮花,堪稱香港獨一無二的蓮花形建築。 這座建築的六個面向中,除了東南方的一面外,其他每一面都設有門戶,每扇門上還配有一扇小窗。建築的內部則以橙色和藍色為主色調,並在其中一個角落設置了一個神壇,供人們進行崇拜。
  • BY
  • 2023-10-11
  • 0 Comment
廟宇

魯班先師廟 ( 堅尼地城 )

魯班先師廟是香港獨一無二的廟宇,專門供奉「百匠之師」魯班先師。這座古老的廟宇擁有兩進式的建築風格,屋頂由木材精心打造,並覆蓋著瓦片。廟內更是裝飾華麗,擁有精緻的壁畫、石灣陶塑以及泥塑等藝術品,讓人流連忘返。 這座廟宇建於清朝光緒十年(1884年),是一座典雅的開間兩進一院式建築,至今已有百年歷史。當年,香港的三行業者——木工、打石和泥水工,齊心協力集資興建,根據廟內的石刻記載,參與捐建的人數超過一千一百七十二位。廟內供奉著五位神明,正殿中坐鎮的是魯班先師,左側是財神,右側則是月老和門神土地,而福德祠則位於第一進的左側。廟旁的廣悅堂公所(青蓮臺16至17號)如今被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列為《三級歷史建築》,見證著這片土地的悠久歷史與文化。 拍攝 : 1/10/2023
  • BY
  • 2023-10-03
  • 0 Comment
文化

元朗大橋街市燈籠街!中秋限定

今年中秋節香港元朗大橋街市內有一排鋪口擺設七彩手紮燈籠吸引很多本地市民,外地旅客遊覽. 紙紮店每逢中秋節,自家手?,獨一無二各種造型的燈籠,燈籠款式由傳統玻璃紙或皺紙製作白兔、蓮花、楊桃,到南瓜車、菠蘿、飛機、蘑菇、楊桃、種類五花八門款式都有. 價錢高低視乎不同尺寸及布料。地址:新界元朗橋樂坊2號 時間:8am – 8pm 記錄影片
  • BY
  • 2023-09-21
  • 0 Comment
廟宇

河上鄉排峰古廟

在洪聖古廟的旁邊,有一座歷史悠久且充滿文化意義的古廟,名為排峰古廟。此古廟的原址位於村北的排峰嶺,然而,由於1937年政府收地以興建羅湖兵房的緣故,排峰古廟被迫遷至現今的所在地。這座古廟內部裝飾精美,兩側牆壁上飾有十八羅漢圖,展示了卓越的藝術工藝和宗教信仰的融合。 排峰古廟最初是供奉觀音菩薩的場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廟內的主要供奉對象逐漸擴展至佛祖、金花娘娘及韋陀菩薩等多位神祗。這樣的變化反映了當地居民信仰的多樣性和包容性,也使得排峰古廟成為一個重要的宗教和文化中心。 在洪聖古廟與排峰古廟之間,設有多幅描繪人物故事的畫像,如斬蛟龍、除白虎等,這些畫作不僅增添了兩廟之間的文化氛圍,也使得參拜者在敬神之餘,能夠欣賞到豐富的傳統故事。兩牆之間的盡頭則有一幅壯觀的九龍圖,牆上亦鑲嵌著色彩繽紛的彩陶公仔,這些藝術作品共同構成了一幅引人入勝的視覺盛宴。 總而言之,排峰古廟不僅是一座宗教建築,更是一個承載著歷史記憶與文化價值的場所。透過其精緻的藝術裝飾與多元化的神祇供奉,排峰古廟展現了其在地域文化中的獨特地位,也為後人提供了一個了解和研究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
  • BY
  • 2023-09-06
  • 0 Comment
廟宇

洪聖古廟(河上鄉排峰路)

位於河上鄉村口的洪聖古廟,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宗教建築,至今已有超過三百年的歷史。這座古廟是村落的精神象徵,承載著村民的信仰與歷史記憶。 洪聖被廣泛認為是南海的海神,亦被稱為「火神」祝融。早在隋朝時期,廣州便建立了第一座南海神廟,隨著歷代皇帝對南方的重視,洪聖被逐漸加封,最終被尊稱為「廣利洪聖大王」。雖然這些傳說難以考證其真偽,但在北宋末年建立的這個村落中,洪聖大王早已成為村民心目中的守護神。 關於洪聖古廟的建成年份,已不可考。然而,根據廟內保存的歷史文物,如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的「藉賴神恩」木匾、民國十四年(1925年)的「山重海深」木匾,以及乾隆年間(1736至1795年)的銅鐘,可以推測這座古廟至少有三百年以上的歷史。值得一提的是,昔日古廟內曾懸掛著乾隆年間鑄造的雲板,但在後來的重修過程中不幸被盜。 洪聖古廟不僅是一座宗教建築,更是村民集體記憶和文化傳承的重要象徵。每逢節慶或重要儀式,村民們都會聚集於此,祈求洪聖大王的庇佑與保佑。這座古廟在歲月的長河中見證了村落的變遷與發展,也成為村民心靈的寄託之地。 總之,位於河上鄉的洪聖古廟是當地文化與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歷史價值與宗教意義不容忽視。透過對這座古廟的保護與研究,我們得以窺見過去的生活方式與精神世界,也為後世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
  • BY
  • 2023-09-06
  • 0 Comment
廟宇

大坑蓮花宮

蓮花宮,位於香港新界,是一座具有深厚歷史背景的廟宇。根據史料記載,蓮花宮最早建於清朝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後於同治二年(1863年)進行重建,形成今日所見的規模和結構。這座廟宇原本是曾氏家族的私人產業,然而在1960年代,由於管理不善,蓮花宮一度成為區內罪案的溫床。直至1975年,廟宇才移交給華人廟宇委員會進行管理,並於1986年進行了一次大型的修葺工程,使其恢復昔日的風貌。 蓮花宮的建成有一個流傳已久的傳說。據說,觀音大使曾在此地顯靈,祝福當地的鄉郊漁民。由於觀音大使被認為是坐在蓮花上下凡,因此村民們決定建造這座廟宇,以供奉觀音大使,祈求出海作業時能夠平安順利,滿載而歸。在傳說中,觀音被尊為大慈大悲的菩薩,是「南海的守護神」,因此凡是出海捕魚的漁民,都將信仰寄託在觀音與生活安定之間。 從歷史考究的角度來看,蓮花宮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廟內的一座銅鐘。這座銅鐘是由清朝的一位官吏鄧貴清贈送的,然而目前並沒有詳細的文獻記載證實建廟的具體年份。透過對這些文物和相關資料的研究,學者們推測蓮花宮可能是當地居民信仰與文化傳承的重要象徵。 蓮花宮不僅是一座宗教場所,也是當地文化和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見證了社區的變遷與發展,也承載了無數漁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如今,蓮花宮仍然是許多信眾前來祈福和參拜的重要場所,其獨特的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保護。
  • BY
  • 2023-08-24
  • 0 Comment
廟宇

船灣三宮廟

在香港新界大埔的船灣岐山,矗立著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三宮廟。這座廟宇最初建於清初,至今已有超過三百年的歷史。然而,由於長期受到風雨侵襲,該廟宇曾經在七十多年前被風摧毀,直到近十年才得以重修,並於2009年重新開放。此次修復耗資超過八百萬港元,使得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築得以再現其昔日風采。 三宮廟由三座獨立的廟宇組成,分別是「協天宮」、「天后宮」及「孔聖宮」。這三座廟宇分別供奉著關帝、天后和孔子,象徵著忠義、庇護及智慧的結合。廟內保存著道光丁酉年間的石柱、雲板以及一些昔日的祭祀器皿,這些文物不僅展示了歷史的厚重感,同時也為研究清代宗教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三宮廟內部是相通的,這種設計不僅方便信眾在不同廟宇之間的流動,也體現了不同信仰之間的和諧共存。廟前有一片廣場,這裡是節日活動和聚會的重要場所。每逢節慶,廣場上便會舉辦各種宗教儀式和文化活動,吸引眾多信眾和遊客前來參加。 值得一提的是,從三宮廟遠眺,可以看到普門路上約76米高的慈山寺觀音像。這尊觀音像是慈山寺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其雄偉壯觀的形象與三宮廟的古樸典雅形成鮮明對比,共同構成了船灣岐山一帶獨特的宗教文化景觀。 總之,三宮廟不僅是一座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宗教建築,其重修後的再現也為當地文化旅遊注入了新的活力。作為香港新界的重要文化遺產之一,三宮廟在未來仍將繼續扮演其重要角色,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樑。
  • BY
  • 2023-08-23
  • 0 Comment